2020年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徐世祥教授研究组诚聘博士后

时间: 2020-11-24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

一、研究方向

以深圳大学“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研究方向包括超快光场调控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超快光学及其成像技术,超快激光精密制造技术,太赫兹波产生及其成像检测技术等等,着眼于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并致力于研发行业领先的关键技术。

二、合作导师介绍

徐世祥:65年7月生,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高速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浦江人才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会评专家库成员,深圳大学优秀学者。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学系学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曾先后留学法国、德国和美国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迄今为止,已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作为技术骨干曾参与多项863、973以及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要项目。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深圳市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是深圳大学产学研孵化企业《深圳市固星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责任股东,具有广泛的企业人脉资源。在国际国内著名专业期刊发表论文逾130篇,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5余项。参与了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光学巨著《光学手册》的编写。

三、地域优势

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8年开始GDP突破2.4万亿元,超中国香港居亚洲前五)。深圳国际化程度高,约2/3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于此。深圳以其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建立了全新的产业结构,并同步加快构筑人才驱动发展新机制,人才集聚效应、裂变效应不断放大。深圳大学目前已跻身全球进步最快的高校行列,形成了光电技术与材料学科群等学科集群。光学工程排名全国靠前,是深大优势学科。深圳大学周边云集了130+上市公司,包括腾讯、大族激光、研祥等名企。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发展蓝图中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深圳及其周边营造了广阔的、快速增长和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了资金、信息、人员以及硬件等方面的优势,相对于其它地区具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优厚待遇机会。

四、招聘博士后研究方向和岗位数量

1. 光学成像:包括计算成像、压缩感知成像、超快成像等;3名

2. 超快光场调控、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等;3名

3. 太赫兹波产生及其成像检测技术等;2名

五、应聘条件

1. 近期(或即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毕业,获得光学、物理以及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与实验动手能力;

2. 在相关或相近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守团队日常管理规定;

4. 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及科技写作能力;

5. 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六、聘期待遇
深圳大学(普通)博士后综合年薪约32万元。

1. 省市对符合条件的在站博士后发放18万元/年生活补助,总额不超过36万元。

2. 深圳市对出站博士后给予30万元资助,用于科研投入或创业前期费用。

3. 符合深圳市人才计划的可以申请相应的住房补贴。

4. 学校提供约14万的综合年薪。

5. 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 符合学校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转为教师。

7.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8. 博士后人员进站,可选择落户深圳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9. 若博士后人才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10. 有机会与企业合作研究。

七、应聘者请提供以下材料

1. 个人简历;

2. 学历、学位证明复印件、及代表性论文(一个PDF文件);

3. 其它体现科研能力的材料。

八、 应聘程序

1. 将应聘材料发到指定的邮箱;

2. 符合要求的应聘者择优面试。在面试期间,应聘人员可了解课题组的科研情况;

3. 面试结束后,经学校审批后再通知是否同意聘用。招聘方会对申请人递交的应聘材料予以保密。

九、联系方式

请将材料发至:shxxu@szu.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或电话联系:15889671036(徐老师)

十、申请截止时间

长期有效,择优录取。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hr.szu.edu.cn/info/1024/5155.htm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获取各类引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