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诚聘优秀博士后启事

时间: 2020-12-16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

一、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0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151-200位。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8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2009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2015年,专利技术转让指标居全国高校榜首。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方式,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学科资源和理工特色,与牛津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不少于20所世界著名一流高校强强联合,努力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即2052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发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招聘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临床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等。

三、岗位设置、薪酬及相关待遇

1.学校博士后岗位设置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年薪20万元—32万元人民币(税前),支持博士后申请广东省和人社部博士后人才项目,获得广东省和人社部引进计划的,在项目资助期间年薪可达到25万元—47万元(税前)。

2.参照校内同级人员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博士后子女可入读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

3.提供租住公寓或租房补贴。

4.学院、合作导师可另外给予博士后研究经费、绩效奖励等。

5.博士后出站可申请学校“预聘-长聘制”教研系列或专职科研系列岗位。

四、招聘条件

1.遵纪守法,无违纪违规行为;热爱高等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2.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3.岗位类型及条件。

岗位 招收条件 年薪 聘期
Ⅰ类博士后 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学(ARWU、QS、THE、US News,下同)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者; 2.在国(境)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且所属学科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优秀者。 32万 3年
Ⅱ类博士后 本科或博士研究生学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优秀者:
1.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2.世界排名前500位大学;
3.中科院直属研究院所。
26万 3年
Ⅲ类博士后 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一定成果,具备一定发展潜力 20万 2年

五、申请及审批流程

1.联系合作导师

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合作导师邮箱,与合作导师达成初步招收意向。应聘材料包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岗位申请表》(学校人事处网站下载区:http://www2.scut.edu.cn/hr/)及各类证明材料扫描件,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应聘学院名称-博士后”。

2.学院评价和学校审批

3.审批通过后,学校通知应聘者办理入站手续

六、联系我们

1.人事处联系人:朱志成(博管办)、王喆(人事科)

联系电话:+86-20-87114038;+86-20-87110252

电子邮件:bgb@ scut.edu.cn;gkzp@scut.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

2.各学院联系人:

序号 学院 联系人 办公电话/邮箱
1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王莉 020-87111035/Wangli@scut.edu.cn
2 建筑学院 廖文飞 020-87114747/wfliao@scut.edu.cn
3 土木与交通学院 赵庆 020-87112145/rsqzhao@scut.edu.cn
4 电子与信息学院 何燕华 020-87111435/eeheyh@scut.edu.cn
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晓峰 020-87112860/msxfzeng@scut.edu.cn
6 化学与化工学院 朱仕清 020-87113735/sqzhu@scut.edu.cn
7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静 020-87112841/zhaojing@scut.edu.cn
8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周慧子 020-22236011/fehuizi@scut.edu.cn
9 数学学院 田慧中 020-87113468/mahztian@scut.edu.cn
10 物理与光电学院 李志巧 020-87113934/lzqiao@scut.edu.cn
11 经济与贸易学院 牛佳 020-39382288/niujia@scut.edu.cn
12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莉娟  020-87111804/zhenglj@scut.edu.cn
1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彭倩 020-39380252/pengqian@scut.edu.cn
14 电力学院 邓一红/孙云飞 020-87111315/yjyhdeng@scut.edu.cn、yfsun@scut.edu.cn
15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美洁 020-39380601/mjzheng@scut.edu.cn
16 环境与能源学院 陈冰琼 020-39380508/bqchen@scut.edu.cn
17 软件学院 罗婵 020-39380218/luochan@scut.edu.cn
18 工商管理学院 谢纪美 020-87113231/bmhr@scut.edu.cn
19 公共管理学院 神碧莹 020-87112562/byshen@scut.edu.cn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谌艳梅 020-87110459/ameychen@scut.edu.cn
21 外国语学院 叶林 020-87111604/linye@scut.edu.cn
22 法学院 程思慕 020-39354460/smcheng@scut.edu.cn
23 新闻与传播学院 何保新 020-39380811/hebaoxin@scut.edu.cn
24 艺术学院 陈青丽 020-39380901/cql@scut.edu.cn
25 设计学院 吴夏曦 020-39380726/xcwxx@scut.edu.cn
26 体育学院 阴志慧 020-87110486/zhhyin@scut.edu.cn
27 医学院 魏先鹏 020-39381183/iexpwei@scut.edu.cn
28 国际教育学院 刘康 020-39381038/kangliu@scut.edu.cn
29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涂紫菱 020-39380916/tuzl@scut.edu.cn
30 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代安娜 020-22237323/daian@scut.edu.cn
31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贾晨辰 020-81182104/jiachenchen@scut.edu.cn
32 公共政策研究院 周老师 020-87112324/hr@ipp.org.cn
33 旅游管理系 孙中林 18928980576/zhlsun@scut.edu.cn
34 微电子学院 张海宁 020-87114300-800/zhanghn@scut.edu.cn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www2.scut.edu.cn/hr/2020/1214/c4460a416888/page.htm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获取各类引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