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秋季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
中国美术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性高等艺术教育机构。现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文化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创设于2007年,现有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1年秋季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收对象
招收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开展汉字文化研究等八个规划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
项目 | 总负责人 | 流动站所属学科 | 规划攻关课题(简介见附件) | 课题负责人 |
视觉艺术东方学 | 许江 | 美术学 | 汉字文化研究 | 曹锦炎、沈浩 |
中国山水文化研究 | 萧弛 | |||
设计学 | 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杭间、韩绪、吴小华、毕学锋、周武、王昀 | ||
新人文教育体系 | 高世名 | 艺术学理论 |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 | 高世名 |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研究 | 张文江、连冕 | |||
艺术智性学研究 | 曹意强、王霖 | |||
网络社会与数字人文研究 | 陈嘉映、黄孙权 | |||
艺术哲学与当代艺术研究 | 孙周兴、李凯生 |
三、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进站时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含35岁),有突出业绩的最多放宽至38周岁。按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我校毕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得进入与本人博士学位所属的一级学科相同的博士后研究方向。
2.定向委培、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身份的进站人员需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党政机关干部不得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符合各流动站要求的进站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成绩优秀。
(2)进站前,以独立或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视同第一作者,下同)身份,文、史、哲、艺在SSCI、A&H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者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3)作为主要完成者(国家级排名前5,省部级排名前3)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的奖励。
(4)参加过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国家级排名前3,省部级排名前2),有材料证明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5)确因研究项目或学科建设需要,有三位国内外知名的同行专家推荐,经博士后合作导师同意,流动站管理委员会评议认为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者,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4.申请进入流动站的超过35周岁人员,还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现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或基金;
(2)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世界知名院校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人员;
(4)具有规划攻关课题急需的科研能力。
四、相关待遇
(一)人员类型
我校招收进站人员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并以此名义开展研究和相关工作。
1.全职进站人员。签订相关协议,可享受基本年薪、科研启动经费、租房补贴等待遇,缴纳“五险一金”,参照事业编制人员享受福利。超出进站协议规定的科研业绩可参照教职工予以奖励。
2.在职进站人员。签订相关协议,在职进站人员不享受基本年薪、住房补贴和“五险一金”,其他待遇与全职进站人员相同。
(二)待遇条件
1.基本年薪。博士后研究人员实行年薪制,正常工作年限内,前两年年薪25万元人民币(含社保、公积金等相关费用),第三年为12.75万元,第四年为8万元。原则上在站不超过五年,第五年无待遇。根据学校核定的待遇水平按月发放。
2.租房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可租住学校住房,并按学校有关规定缴纳租金;或由学校提供租房补贴1800元人民币/月,连续发放36个月。
3.科研启动经费。按实际所用报账,在站期间每人10万元,一次核定,全程使用,纳入科研经费管理,专项用于科研工作。
4.凡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超出进站协议约定工作业绩的:①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成果等,统一纳入学校科研奖励范围;②博士后以我校为第一单位且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身份,与合作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参照教师科研奖励进行分配。
5.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优秀,可推荐参加所在学科的招聘或人才引进,聘用后享受学校当年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待遇。
五、进站与考核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常年组织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考核相对集中开展,一般每年组织两次进站审查。2021年秋季接收进站申请的报名截止时间为10月8日。
(一)进站考核
我校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1.信息发布与报名。学校根据每年博士后流动站或课题组的相关需求,在学校研究生处网站(grs.caa.edu.cn,“访学博后”栏)、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设站院系的微信等平台面向社会发布博士后招收信息。申请人填写《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申请简况表》,将申请简况表、代表性学术成果和博士学位论文等材料一同寄送至流动站。
2.面试考核。学校根据进站条件进行资格审查,邀请申请者来校参加综合面试,择优确定拟招收对象。面试通过后,递交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称博管会)审核,通过后确定录用。其中,外籍、港澳台人员须经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审核。
3.网上申报。学校面试考核通过后,拟招收对象登录中国博士后(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网站,在线注册、申请,打印有关材料一式4份,经流动站负责人(在职人员还需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后,报省博管办审批。
4.进站报到。学校安排体检(或提供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最近6个月内的体检报告)。体检合格后办理报到手续,并签订相关协议。
(二)进站材料
序号 | 材料名称 | 要求及获取方式 | 份数 |
1 |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简况表 |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网站专区下载(grs.caa.edu.cn)。同时提供电子稿。 | 1 |
2 | 申请进站博士后科研工作设想 | 无固定格式,围绕规划攻关课题,不少于3000字。同时提供电子稿。 | 1 |
3 | 专家推荐信(两位专家) | 其中1位是申请人的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网站下载专区下载。同时提供扫描件。 | 1 |
4 | 个人材料 | 1.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 其中,外籍博士须提供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学位认证;留学回国博士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个人履历一份(详细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荣誉奖励等); 3.《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辞职证明》、《就业报到证》(非在职人员提供)。 | 2 |
5 | 科研成果支撑材料 | 1.博士学位论文全文(同时提供电子版 ); 2.本人科研业绩证明(论文、课题、获奖等)材料,自行制订目录并装订。 | 1 |
6 | 博士后申请表 | 登录中国博士后网(www.chinapostdoctor.org.cn)进行注册、填报,打印自动生成的申请表并提交。 | 2 |
注:材料1-5须在进站面试前提交。 |
(三)日常考核管理
具体按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进行。
1.加强日常管理,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导师、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的集中的研究报告会。
2.推进科研驱动模式,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围绕规划攻关课题,申报省部级及以上课题。
3.应当根据学校安排,承担相关教学任务,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54课时。在职进站者可不作要求。
(四)出站考核
经出站评议,同时达到下列条件的,准予出站:
1.完成较高质量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2.在站期间以中国美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CSSCI来源期刊两篇(或CSSCI来源期刊1篇及经认定的高水平学术专著一部)。
3.在站期间以中国美术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或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项,浙江省博士后科研择优资助1项)。如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则另行给予奖励。
六、联系方式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由研究生处(校博管办挂靠)负责统筹,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流动站日常管理由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承担,设计学流动站日常管理由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报名联系方式:
(一)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1.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1A-410室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2.联系人:张老师0571-87164805;
3.联系邮箱:civs@caa.edu.cn(报名邮件标题务必注明“博士后XXX方向事项+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
(二)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1.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中国美术学院11#201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2.联系人:卢老师0571-87200565
3.联系邮箱:caalab@126.com(报名邮件标题务必注明“博士后XXX方向事项+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7月30日
附件:中国美术学院2021年秋季招收博士后研究方向简介
一、汉字文化研究(合作导师:曹锦炎、沈浩)
“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围绕“古文字”和“金石学”两大核心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视觉艺术东方学总体学术研究布局之内,设置“汉字文化”研究方向,并招收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基础的科研力量。
招收博士后研究方向立足汉字本体研究,深入开展汉字文化及其传承传播研究,在合作导师指导下,具体开展殷商甲骨文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楚简研究、秦汉简牍研究、古代玺印文字研究、历代碑帖研究、出土文献研究等八个领域的研究。
二、中国山水文化研究(合作导师:萧驰)
以欣赏的态度观看大自然,且在再现中令其因人而彰,人类持续发展出价值、观念、意象和话语,而形成审美景观传统。中国山水文化在世界景观传统中开启最早,渊远流长,以致美术、诗文、题画、园林、盆景、各类文艺与思想论著之中皆见山水表述,且各领域间互文现象广泛存在。鉴于此,设“中国山水文化研究”博士后这一崭新研究方向,以吸纳艺术、文学、园林、美学、思想史、比较文学或艺术、考古等各领域内具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学者,参与我院的山水文化研究工程建设。
三、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合作导师:杭间、韩绪、吴小华、毕学锋、周武、王昀)
深入探索设计、科技、文化、艺术交叉理论,围绕设计艺术史、产品设计、手工艺、视觉传播、非物质文化保护等研究方向等进行综合实践创新。
四、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合作导师:高世名)
无论艺术还是教育,其共同之根本是引导心灵转向,推动社会更新。作为人类的一种智性模式,艺术于实践中创生出一种从身心经验而来的知识,一种感同身受的知识。艺术教育作为开启与传播这种知识的心灵事业,如何在现有的大学、学院体系中发展出一种新科学?21世纪的艺术教育,应该如何消化过去数个世纪的艺术史和思想史遗产?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设置本研究方向,邀请来自哲学、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们,共同追溯国人对于教育、美学、伦理的思考,共同探索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新人文教育。研究主题可涉及:中国古典教育思想史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中西艺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研究、社会美育研究等。
五、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研究(合作导师:张文江、连冕)
中国古典艺术与中华文明共同形成,其理论研究追溯远古的源头,开拓未来的前景。文明是包含艺术的体系,文是交流、是组合、是创造;明是教化,是养育、是成人。由礼而乐,由数而象,由天而人,玄览静思,究极原委。在中西交流的大背景下,中国艺术理论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自身,还需要与世界各大文明的艺术理论切磋比较,探讨其中最高的思维成果,不辜负伟大的时代。
六、艺术智性学研究(合作导师:曹意强、王霖)
本博士后研究方向旨在重新思考艺术与思想、艺术与科学,以及艺术与教育的关系。如果对应于自然,凡人类创物之能与所创之物不妨统称为“艺术”,无论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还是中国古典学中“艺”的概念皆如此;“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一语就高度概括了这一点。然而,自18世纪以来,“艺术”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特指超越了实用性而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这赋予了艺术以超验的崇高性;同时其“无用”性也遮蔽了艺术固有的智性力量:各种政治、社会、经济等理论,包括艺术理论本身,已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它将艺术视为其本身以外之因素的产物,这完全忽视了艺术所具有的塑造思想、社会、历史和科学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一直通过艺术的精湛技艺和高远的审美品质潜活于人类历史的创造之中,值得加以揭示与研究,这对我们所处的创意时代尤为重要。
本届博士后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中西重要艺术概念的演变及其对哲学(美学)和文论的影响或互动关系。申请入站者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需呈交其研究计划,含研究提要(约一千字)与主要参考文献。入站者需在研究结束前呈交5-8万字论文,经答辨通过方能出站。
七、网络社会与数字人文研究(合作导师:陈嘉映、黄孙权)
未来已来,只是分配不均。数字社会从新的技術世界图景涌现,社会文化与地缘政治相互的作用因为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而改变了。社会的与技术的网络不单是两者关系的随意组和:既有的社會织理影响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传播速度又决定了社会能否被重编。开关/上链等机械电子用词成为社会如何是”新的”关键。70年代新国际分工中脱勾(off hook)的发展中国家,是千禧年前无网脫節(switch off)的国家,是2020年脱链(off chain)的国家。西欧工业化以降的社会学认识论受到挑战,古典意义上的真善美,现代意义的公平、权利、文化、共同生活都面临如何摆脱旧时空的限制而还能有所意义的难题。如果亚里斯多德能用podcast,他会怎么谈数字社会的”好生活”与”幸福“?我们邀请来自哲学、社会学、建筑学与空间理论、媒体与文化研究等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们,共同探索此一攸关的命题。
八、艺术哲学与当代艺术研究(合作导师:孙周兴、李凯生)
本研究方向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以20世纪以来新哲学为思想背景,强调思想史与艺术史的交织与互动以及当代艺术的公共性意义,在后哲学的历史文化语境里探索面向人类未来的创造可能性,寻找新的艺术理解和思想方式以及艺术教育路径。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grs.caa.edu.cn/fwxz/202108/42904.html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热点阅读
-
西南财经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高水平人才、优秀博士)
-
仰恩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
广西医科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
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2025学年教师招聘启事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2025年全球人才招聘
-
桂林旅游学院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
-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24年青年人才招聘公告
-
安徽理工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
上海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25年诚邀海外英才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
武汉工程大学2025年诚邀海内外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
深圳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5年诚邀海外学者依托申报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5年度公开招聘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公告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本公告长期有效)
-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赵德峰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
广东科技学院2024-2025学年公开招聘博士公告
-
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2025年诚邀海外优秀人才依托申报优青(海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