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王轶研究员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时间: 2022-06-01来源: 未知作者: admin

一、招聘专业方向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基因表达调控与信号转导等相关专业或方向。

二、博士后流动站

生物医学工程(学校与附属医院联合资助)。

三、导师简介

王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王轶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省卫健委科研课题1项,四川省人社厅项目1项,成都市科技局项目2项,四川省医学(青年创新)项目1项、四川省人民医院院基金1项,个体化药物治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 Diabetes,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3篇文章为杂志封面文章,1篇文章为2018-2019 Xenotransplantation杂志最高下载量论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3项。

王轶研究员被评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菁英、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新时代健康卫士,担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小儿药物基因组学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成都市药学会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轶研究员多次受邀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国际移植大会、国际异种移植大会、国际异种移植-细胞与干细胞治疗大会进行大会报道,并获第三届全球肥胖与饮食管理大会优秀论文奖、全球干细胞与细胞科学大会优秀论文奖和四川省医院协会优秀论文奖。其研究成果分别于2017年和2021年,先后2次荣获四川省医学进步奖一等奖。

四、依托研究平台

临床免疫转化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由美国哈佛大学归国的邓绍平教授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归国的杨洪吉教授(器官移植中心)和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引进的黄孝伦教授(细胞移植中心)共同组建,由四川省科技厅批准为“器官移植转化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基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中心、细胞移植中心的科研和临床基础,推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学术前沿为支撑、以临床转化为研究型学科的发展目标。以移植免疫(器官移植、异种移植、细胞移植)为核心,拓展黏膜免疫为重点方向,以其他细分免疫研究作为补充的发展模式。实验室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总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其他省部级奖励4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8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实验室目前拥有科研和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拥有较完备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作为基础保障,总体技术手段和设备配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实验室拥有实验设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组织生理病理实验,包括冷冻切片机、包埋机、石蜡切片机、全封闭自动组织脱水机、摊片烘片机及正置荧光显微镜等;第二部分用于分子及生化实验,包括PCR仪、水平电泳槽、DNA垂直电泳槽、蛋白电泳仪、电穿孔仪、凝胶成像仪、生物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洗板机、台式微量离心机、台式控温离心机、高速冷冻离心机、杂交仪及半干转印仪等;第三部分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包括流式细胞仪、三气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等;第四部分为其他支撑类仪器,包括超低温冰箱、冰箱/-20摄氏度冰箱、超纯水仪及自动高压灭菌锅等。以上实验设备构成一个相对较为系统完整的试验测试体系,为实验室的开放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五、进站条件和工作要求

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且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具有较强的中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3.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或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或取得其他高水平成果。

4. 在合作导师的带领指导下,共同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在站时间2-3年;独立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

六、在站待遇

博士后薪酬主要由“学校基础年薪+医院基础年薪+医院科研绩效+学校科研绩效+团队绩效”等组成,采取“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

1. 师资博士后,学校基础年薪,22万元/年,由学校与团队共同资助;

2. 入选国家“博新计划”、国家“引进计划”、四川省“博新计划”等各级博士后人才计划者,按相关要求匹配薪酬待遇更优。

3. 附属医院和电子科大联合培养博士后,由医院、学校和团队三方共同资助。基础年薪不低于24万元/年,不含社保公积金单位部分,医院、学校各10万/年,团队绩效4-8万元/年;在站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等高水平学术成果者,提供相关奖励或补贴。

4. 可以依托学校和医院申请如下基金资助(不限于):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3)四川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

(4)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科研项目;

(5)四川省人民医院科研基金。

七、其它福利

1. 优秀者出站后,可申请优先聘至电子科技大学或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

2. 学校提供师资博士后日常学术经费1万/年;

3. 学校提供师资博士后公寓(免租金)或租房补贴;

4. 享受五险一金、享受子女入托入学,四川省人民医院职工体检及门诊检查优惠,四川省博士后子女择校等政策;

5. 在站期间可以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6. 鼓励和支持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到国内外开展合作研究。

7. 享受医院职工同等的各类科研奖励。

八、岗位职责

1. 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

2. 在合作导师的带领指导下,共同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3. 独立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

4. 在站工作时间2-3年。

九、招收计划及应聘方式

长期招聘,请发送以下材料至王轶教授邮箱:(w_yi2022@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硕博英才网):

1. 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电子档;

2. 入职或进站后工作设想;

3. 学历或学籍、资格证书等。

入站申请表(链接如下:http://www.postdoctor.uestc.edu.cn/info/1003/1735.htm)

十、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立于 2013 年,现拥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所三甲附属医院。医学院旨在发挥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和附属医院临床优势,开展跨学科医学研究,促进信息科技与医学学科的渗透融合,构建连贯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多类型、多层次现代医学人才。近年来,医学院快速发展,现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口腔医学系、基础医学系、群医学及公共卫生系共 6 个系。建有基础医学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拥有 5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多个高水平医学研究团队。医学院现有教师7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9人。近年来获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重大重点项目9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5项,发表SCI论文近2000篇,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50项,获得专利授权120余项。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建于1941年,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 2020 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上排名第57位,健康管理位居全国第2位,临床药学位居全国第5位,肾脏病学、检验医学、超声医学、急诊医学和全科医学5个学科获得专科声誉提名。在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榜单》上,医院综合排名位居77位。医院开放病床4432张,高级职称专家1089人,博硕导师360余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称号200余人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华医学会分会现任主委1名,候任主委3 名,以名誉教授、学科顾问等方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50余人。医院学科齐全,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34个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1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7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19个院内研究机构和多个国家级基地、医疗协作工作组(中心)构成了强大的优势学科集群,为科研和新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www.postdoctor.uestc.edu.cn/info/1013/2004.htm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获取各类引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