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磁共振仪器研制组招聘博士后启事
一、精密测量院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是我国核磁共振波谱学的重要研究基地,拥有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磁共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磁共振研究平台。精密测量院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杰青12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
磁共振研究团队目前拥有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7人,正高级别研究人员29人,研究团队在磁共振原理、仪器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引领我国多学科交叉的磁共振基础与应用研究等方面,推动了核磁共振学科的发展。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磁共振创新研究基地,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到仪器研制及应用推广的完整链接,引领了我国多学科交叉相融合的磁共振学科发展。
二、磁共振仪器研制课题组简介
院磁共振仪器研制组长期致力于磁共振仪器的研制与磁共振方法的开发工作,近年来,研究组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13项重大课题。相继在磁共振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申请及授权专利60余项,国际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核心专利获国家专利优秀奖。课题组先后获得湖北科技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特等奖及国家军委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
1,磁共振仪器研制及应用。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实现了“国产首台高场磁共振谱仪从无到有的突破”,并顺利实施产业化,是目前国内高场磁共振波谱仪唯一生产商。课题组目前承担多项磁共振仪器研制任务,包括高场多核磁共振成像仪器等设备,需招聘多名物理、计算机专业、机械、微波射频等专业人才。
2,动态核极化(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仪器研制。作为最为有效的磁共振灵敏度提升方法,DNP在NMR及MRI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应用。课题组于2021年完成国内首台溶融型DNP仪器研制,取得了>20000倍信噪比提升。目前课题组在优化DNP仪器同时,积极推动动态核极化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3,磁共振脉冲序列及数据重建方法开发,相关序列及算法已部署于自主研制磁共振仪器。
三、招聘岗位方向及相关要求
研究方向一: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应用(博士后岗位)
任职要求:
1、生物医学工程、物理、计算机、医学影像学等相关专业博士;
2、具有一定NMR/MRI理论基础,熟悉脉冲序列原理与设计者优先;
3、熟悉MRI整机系统的构造及相互影响,具有系统分析能力者优先;
4、能够独立开展MRI/NMR相关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二:分子影像及分子探针开发(博士后岗位)
任职要求:
1、分析化学或医学影像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及以上;
2、熟悉医学影像影像相关技术,或具有相当化学合成等经验;
3、能够独立开展MRI相关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三:磁共振仪器研制(博士后岗位)
任职要求:
1、计算机、电信工程、物理等相关专业博士;
2、具有一定NMR/MRI基础及实验,或熟悉射频或微波技术。具有系统分析能力者优先;
3、能够独立开展MRI相关科研工作。
博士后申请进站基本条件
1.应届博士毕业生,或一般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人员;
2.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全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四、工作待遇
1.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
2.纳入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管理,年薪30万起,绩效奖励,动态增长;
3.提供3H人才公寓或2000元/月的租房补助;
4.博士后期间可以申请副研究员岗位,也可以申请国家、中科院和湖北省相关人才计划;
5.纳入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管理;
6.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作餐补助和工会等福利;
7.积极推荐并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湖北省博士后人才计划等项目;
8.对于业绩优异、能力突出者,将通过中科院有关人才计划引进。
五、招聘程序
1、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直至招满为止,凡符合应聘条件者均可报名;
2、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qingjia.bao@apm.ac.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硕博英才网)
3、所有应聘资料予以保密,不退还。
4、联系方式:
联系人:鲍老师
联系电话:027-87199686
电子邮件:qingjia.bao@apm.ac.cn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www.apm.cas.cn/rczp_160450/202201/t20220114_6344295.html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