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公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英文标识CADG)隶属于国资委所辖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央直属设计公司,后经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合并组建的一家国有大型建筑设计企业,是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中影响力较大、技术能力较强、人才汇聚较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领军型设计企业。
中国院主营业务涵盖建筑的前期咨询、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监理、专业工程承包、环境与节能评价等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全过程服务。具体包括建筑工程设计与咨询;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咨询、设计与施工;城市与小城镇规划;古建、园林与景观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申遗;国家建筑设计标准研究;建筑与住宅产业技术研究;建筑材料及设备研发等项。基本形成了以建筑设计、城市建设规划、建筑标准、建设信息、工程咨询、室内设计、园林绿化、住宅产业化研发、BIM三维设计技术研发、建筑技术科研等于一体的集团化产业构架。
中国院是业内人才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建筑设计企业,现有职工近2000人。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5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余人;各类国家职业注册人员400余人,高级设计、研究人员近50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90%以上。
在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院先后设计完成了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国际饭店、外交部办公楼、首都博物馆、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主体育场、国家网球中心、故宫保护、丝绸之路申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中国各省和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各类建筑设计项目万余项。自1986年至今累计获得包括国家优质工程设计金奖在内的各类国际、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奖项300余项,获得了全国工程质量优秀企业称号。
在为国家城镇化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同时,中国院致力于建筑研究领域的发展,打造专业领域齐全、科研实力强劲、技术人才突出的科技研发团队,是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要的技术支撑单位。目前,中国院已拥有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住宅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研究完成了一批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的国家和部委科研课题、技术攻关项目,在基础研究、政策研究、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住宅产业化研究、BIM三维设计技术及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为行业技术发展、集成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科研项目近千余项。自1986年至今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160余项,编制国家标准规范70余项。
一、招收条件
1. 在国内外已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将于2020年6月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年龄一般在35周岁(含)以下;
2. 具备全脱产全职从事中国院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3.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研究素质,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
二、博士后研究方向及重点要求
1、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基于项目中课题研究成果,构建公共建筑精细化节水技术及控制方法,总结公共建筑供用水系统循环循序利用的节水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建立基于节水技术要点及节水评价指标的节水建筑评价方法,形成基于供用水计量、效率模拟、系统监控、联动控制等多途径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工程示范进行总体评价。
拟招人员要求: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善于独立思考,沟通能力强,表达能力好,文字功底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课题管理经验,独立负责科研课题或具体工程项目经验者优先。
2、中国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研究内容:本课题拟在导师近20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对我国文明史上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重大考古遗址保护规划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对1996年以来导师编制的大遗址保护规划成果文件予以整理,对考古资料与地形地貌等基础资料予以补充;论述我国大遗址的资源特性、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发展历程以及规划技术框架与分类分级体系,提炼关键技术、介绍示范案例;出版研究成果,供行业内专业培训及高校教育参考。
拟招人员要求:建筑遗产保护与研究专业方向,具有主持或参与历史理论和建筑遗产保护等相关方向的研究背景;具有较为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学术素养;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研究能力;博士期间主持过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及以上;博士期间作为第一完成人(导师除外)出版专著1本及以上;博士期间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3、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以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及附属设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场地落差大、地质情况复杂、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历史文化遗迹需得到保护等问题,围绕场馆设计的基础方法理论、技术集成设计、实施关键技术等维度开展研究;针对冬奥场馆和冬奥村赛后功能转换和奥运遗产传承技术需求,开展设计技术研究。
拟招人员要求:建筑(体育建筑)专业方向,研究背景包括冬季运动场馆和附属设施功能布局、规划设计及赛后利用研究等;具有独立的科学精神,能够提出科研思路并具备应用科学方法完成课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有良好的外语水平。
4、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产村镇融合为抓手,围绕绿色宜居村镇的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展开研究,运用先进的数据开采和信息提取手段,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中长期发展战略,创新管理监督模式提出建管结合的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健全评价体系,开展基础设施配建、村镇住宅建造等专项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绿色宜居村镇建设战略和技术决策水平。
拟招人员要求:规划或建筑专业,热情好学,具有宏观视野,逻辑思维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功底,擅长分析总结,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完成优质论文及研究报告。
5、乡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技术与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我国村镇典型地区乡村住宅空间单元组合配置、空间逻辑算法与数值分析优化、住宅设计指标体系、参与式乡村住宅设计应用程序等,实现住宅空间设计智能化,实现农户参与和技术人员远程优化设计有效协同。重点分析用户需求与住宅空间数据库的匹配算法,初步应用机器学习、智能设计和远程服务技术,开发基于设计条件输入、方案比选匹配和远程技术指导的住宅设计服务软件,开发基层农户和技术人员可共同参与的移动端应用程序。
拟招人员要求:建筑学、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等与乡村住宅设计与信息化服务相关专业,具有国家或地方科技计划课题研究经验,在村镇住宅标准化设计、住宅户型数据库与产品线、信息化平台及应用程序研发等相关研究背景。需具有国内外重点高校的全日制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住宅设计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建模和逻辑算法技术能力,具有独立建立技术路线、获取信息与数据分析、较好的文字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软件。
6、绿色田园建筑设计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通过集成特色民居传承技术、田园居住建筑设计技术以及对现代农业职业农民配套设施指标体系的研究,开展田园综合体集成示范,实现我国典型地区村镇田园综合体在文化传承、建筑改造、居住体验、旅游价值和产业配套的性能提升。形成一系列导则、指南、图集、清单等成果,实现对村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指导。
拟招人员要求: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历史理论等专业方向,具有国家或地方科技计划课题研究经验,需具有国内外重点高校的全日制博士学位,在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传承、历史建筑图档分析和数字化建模、乡村田园社区城乡融合研究、示范图集导则编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独立建立技术路线、获取信息与数据分析、搭载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等方面有较好的文字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软件。
三、报名要求
凡申请来本站做博士后研究的人员,请于2020年3月2日前向邮箱(kyglb@cadg.cn)提交下列申请材料,邮件标题设置为:“姓名+性别+学位+学校+专业”,全部申请材料请提交电子版。
1、本站拟招收博士后若干。申请人可从上述课题中选择1项申报。
2、申请者请向本站提交如下材料:
(1)个人电子版简历,包括简要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及科研经历,近期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论文(著)等。
(2)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或毕业答辩决议书。
(3)身份证、护照(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提供该地区身份证。
3. 本站采取“公开招收,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站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在北京统一参加笔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四、在站待遇
(1)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通讯补助、餐补、工会福利、补充医疗保险、子女补充医疗保险;
(2)在站内给予一定金额科研启动资金,鼓励和支持申请各类课题;
(3)进站后解决北京户口,出站后留京配合解决配偶及子女户口;
(4)在站期间可参加职称评审,出站后表现优异者可评为副研究员/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5)在站期间表现优秀博士后留中国院任职。
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044
联系人员:孙老师
咨询电话:010-88328478、15901269043
电子信箱:kyglb@cadg.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cadri.cn/cn
原文出处: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content/details20_797.html
内容出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keyanhr@126.com